如果说暑期档最受关注的电影作品,那么《南京照相馆》必然榜上有名。
这部导演申奥历经千辛万苦打磨出来的剧本,因其着眼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而与观众产生了天然的情感联结。更别提还有刘昊然、高叶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坐镇。
仅仅上映七天,《南京照相馆》票房成绩突破九亿,无数营销号纷纷鼓吹。
然而就在这时,电影突然收到了一大波差评,更有网友指出,《南京照相馆》应被下架抵制,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凡是想要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创作影片的导演没有一个不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重新揭开那段国人惨痛的回忆很有必要,却也很困难。
稍有不慎就会因太过追求主旋律或违背历史真实而与观众最初的期待背道而驰。
对此,申奥在勇挑大梁之前,也给自己做足了心理准备,他之前拍摄的《孤注一掷》《受益人》等影片还算比较成功,票房成绩都不低。
镜头之间也能看出申奥是个愿意专心讲好故事的导演,肯在剧本上下功夫,又因为比较年轻,想法更加贴合现在的观众。
此次拍摄《南京照相馆》,他以摄影为媒,从一个小角度出发,围绕着南京城的一个小照相馆展开故事,逐步揭发日本人曾在这片土地上的犯下的恶行,以及他们粉饰太平、故作良善的嘴脸。
虽然故事的着眼点小,但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十分宏大,平民和士兵之间剑拔弩张的对峙,因为一点莫须有的问题而被无辜摔死在地上的孩子,城中各处堆满的百姓的尸体,哪怕仅在方寸之地,透过这些惨绝人寰的景象,申奥也尽力将那份掩埋在时代下的残忍展现了出来。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战争之下大家处境艰难,侵略者对国人做出了许多今天看来惨不忍睹的事情,完整呈现的话足够血腥和暴力。
但申奥却并没有用很直白的方式揭示出来,而是运用了部分艺术加工的方式,相对温和地回避了那些过于血腥的部分。
许多观众都能感受到他的这份用心,也愿意走进电影院重新回顾这段历史,电影上映后收获了众多好评,但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其实电影创作原本就是众口难调,市场上有批评的声音才能推动作品内容质量变得更好,但《南京照相馆》由于其内容特殊的缘故,收到的有些评价却让人实在难以理解。
比如有网友指出,电影刻意美化日军罪行,很多恶劣行径都没有拍出来,要知道真实留下的那些照片中,确实远比电影表现的要更加残酷。
但这其实是申奥和整个制作团队在反复思考中决定的拍摄方式,与其大幅渲染那些折磨和痛苦,不如努力呈现出一点温情,与其直接拍摄良家女被日军侵犯的具体画面,他们选择用凌乱的衣服和发丝来隐喻这一现象,看似没有直白叙述,但该传达的部分都已传达。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更多的观众可以不会太有心理负担地去观看这部影片,同时也有为了年龄较小的观众着想的考量。
但相对来讲,想要看到原原本本的刺激性画面的观众也必然会感到有些失望,这其中的取舍并不容易,申奥无疑已经做出了取舍。
还有网友对剧情方面提出质疑,全片一方面为了营造紧张焦灼的气氛,把着眼点放在了南京城内众人的求生活动中,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免于被杀害的命运。
因为前期的铺垫,不少观众都将关键道具通行证视为唯一的希望。
但整场电影观看完毕,即便千辛万苦拿到通行证的人未必能够活下去,最后还是摆脱不了既定的悲剧,而主角团也几乎全军覆没,让很多人从心理上感到难以接受,但这不正恰好映照了现实么?
在那个年代,希望是何其渺茫的,让侵略者遵守诺言无疑会自讨苦吃,费尽全力拿到的通行证最后变成一纸空文,正像是将美好的东西破坏掉给人看,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以上针对电影本身内容的讨论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都是无伤大雅的,但也有一些言论却比较偏激,否定了制作团队所做出的努力,甚至认为申奥做这样的电影纯粹是为了博人眼球,搞噱头,利用爱国这件事煽动情绪。
其实类似这种题材的电影都免不了要受到这种争议,就好比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和吴京的《战狼》系列,但我们可以因此而拒绝导演们拍摄这类主旋律影片么,当然是不可以的。
历史不该也不能被遗忘,哪怕只能通过这种艺术的形式呈现。
任何艺术化的处理背后都是基于一定的真实,就像今年暑期,因为电影《南京照相馆》,许多不了解南京大屠杀的观众也会自发地去重新了解那段历史。这不正是一种积极的意义么?
结语:
面对很多盲目打差评和刻意带舆论的人,官方媒体也曾声明:禁止网暴《南京照相馆》,而这无疑是另一种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映一周的电影后续显然还能继续发力,而面对其中各种争议的讨论想必也不会止息,但官媒发力后,之后大家或许能够更加冷静地看待这部电影了。
官网报道:
【电影《南京照相馆》曾在德州取景 票房破10亿引关注_中华网】
【电影《南京照相馆》“照”出了什么 历史的无声见证_中华网】
新宝策略-新宝策略官网-正规股票配资门户-配资靠谱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